新商业城市运营商

当前位置:HOME > 专业服务 > 房地产 > 房地产方向 >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产业创新!
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产业创新!
发布时间:2017-08-24 10:22:21

特色小镇因其产业功能、“人本”特色成为了一些园区转型发展的榜样。而未来,特色小镇因其诸多发展上的优点,也将倒逼产业园区在园区发展、招商和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和改革。那么特色小镇如何实现产业创新呢?新盛唐集团为大家详细解读特色小镇的产业创新机制,希望大家可以参考!

 

一、改变园区内外“两张皮”


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发展上的不同就在于突出了人本特色,以人为本。妥善地解决了特色小镇里产业、企业发展和小镇居民、创业者尤其是当地原住居民的共荣、共生发展的关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三部委《通知》”)中对特色小镇培育要求上明确指出,通过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必须增强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产生带动农村发展效果明显的结果。同时要求,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协调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服务覆盖农村地区。


今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再次强调,小镇建设应以开放式街坊住区为主,要延续小镇居民原有的邻里关系,避免照搬城市居住小区模式。充分营造小镇居民易于交往的空间。严禁建设不便民、造价高、图形象的宽马路、大广场、大公园。


这也就意味着特色小镇发展上,不仅要求有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效果,还要求小镇居民和当地农村居民的和谐宜居。


二、用制度保障居民、农民利益


曾经分管过招商引资、园区工作的河北永清县原副县长、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原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华彬在接受采访时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中,一个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在区域开发中要充分保障尊重当地原住农民的利益。但在这一点上,过去很多地方的产业园区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失地农民的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


据杨华彬介绍,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在保障农民参与分享城镇化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比如,在全国首创了“土地银行”模式,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对集体土地进行股份制改造,由“土地银行”对托管土地集约集中经营。通俗地说,就是有了“土地银行”,当地农民可以一次性拿走所有补偿金,也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把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与征地补偿款相同的金额入股到土地银行,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基础上由土地银行托管统一投资管理,挣取红利。“土地银行”也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就近从事第三产业,实现就地就业。


杨华彬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在未来的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农民参与园区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积极探索出“农村—园区—城市”、“农民—市民—公民”这样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与过去很多产业园区不同的是,在维护当地居民、农民的利益这一点上,特色小镇在建设之初便被要求要充分考虑、保护特色小镇原住居民、当地农民的利益。



三、制度创新倒逼园区变革


在招商模式和产业发展上,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也有很大不同。


在过去,产业园区主要靠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政策吸引企业入园,忽视了入园企业的产业链配套等环节。但是,随着土地紧缩、税收等政策红利的消退,入园企业将更加看重园区的产业配套和产业服务能力。相比而言,特色小镇建设之初就必须要有特色产业,要求特色小镇注重产业。


三部委《通知》中要求,特色小镇的产业向做特、做精、做强发展,新兴产业成长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效果明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产业、投资、人才、服务等要素高度集聚。


无论是从浙江省的省级特色小镇的培育上,还是从国家级特色小镇连续两年来的推选上,都凸显出产业小镇的示范、带动意义。可以概括说,无产业,不小镇。而在鼓励小镇制度创新,鼓励企业创新方面,特色小镇也更有主动性、能动性和先天的自觉性。


在招商引资上,过去园区招商也一味强调政府主导的全员招商、上门招商,而忽视市场主导。很多园区缺乏服务意识,招商前一个样儿,招进来一个样。很多落后地区甚至出现“关门打狗”恶劣现象。严重伤害入园企业的发展。而特色小镇则强调了小镇必须有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要求发展理念、模式上有创新。


可以说,正是这种创新,使得特色小镇从一开始便强调了千企千镇等市场主体的参与能动性;强调了政府、企业、居民、创业者等多方主体的参与。摒弃了企业园区过去单一的政府管理模式。

未来,特色小镇将填补产业园区在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方面的盲点和空白。成为引领创新、创业、创造的新高地。


推荐阅读:体育特色小镇主要类型及发展特色 》》》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
028-85283888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2号力宝大厦北楼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团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00706号-1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