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城市运营商

当前位置:HOME > 专业服务 > 低碳产业 > 低碳理念 >如何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
如何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17-11-14 11:06:37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除了要应对水土资源日益短缺、劳动力老龄化、资源环境约束增大、国际竞争加剧等既有问题外,还要应对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因此,立足于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基于以上搭建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供给机制的完善和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创新、新业态创设两大块、六个方面,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路径。新盛唐集团为大家详细解读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的途径,希望大家可以参考!

 

 

一、以提高职业农民的素质为核心完善劳动力要素供给

 

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后,农民的分工分业分化趋势非常明显。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步脱离农业,农业劳动力出现了数量和素质的双重下降,农业绿色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与关键领域领军人物匮乏。建立教育培训的瞄准机制、着力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是完善劳动力要素供给的核心。

 

一是着力培育一批本土农业精英。以留守人群中的村干部、种养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等为对象建立农业精英培育机制,形成农业高级人才队伍。

 

二是着力培育农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和产业工人。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在耕种、打药、施肥等领域培育一批产业工人,强化资格认定和劳务用工信息对接,促进产业工人应季、有效流动;举办各种农业技能大赛,让隐于民间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培育炒茶、制种等特色产业专业人员。

 

三是着力吸引人才回流。以不同侧重点来吸引人才回流,包括以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科技推广部门等为来源、科技传播为基础的科技人才回流,以返乡农民工、大学生、企业人员为来源、特色资源为基础的创业人才回流,以公务员为来源、行政力量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人才回流。解决他们回流初期遇到的资金瓶颈、创业平台等问题,改善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结构。

 

二、以提高农地使用效率为核心完善农地要素供给

 

完善农地要素供给要从确保农地供给数量、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方面着手。农地供给数量是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前提、推进改革的底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基本政治任务。在此基础上,要着力提高农地供给的质量和效率,而制约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基本矛盾在于农业经营的细碎化。小规模、细碎化的农地经营状态要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户生计安全的两重重任、要应对与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直接竞争明显处于劣势。

 

三、以促进供需双方有效对接为核心完善技术要素供给

 

农业技术供需之间错位、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双重不足是影响农业技术要素供给的最大障碍。因此,完善技术要素供给不仅要优化调整农业技术的研发方向,更要有效对接生产经营主体,打通推广“最后一公里”。

 

一是面向产业和消费需求,积极调整科技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在产业链科技支撑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重大创新成果,重点在互联网+农业、品种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储运技术、农业休闲观光产业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是面向不同经营主体,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对于实力雄厚、产业集聚度高的大型龙头企业,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等机构,攻克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对于中小型龙头企业,可鼓励科研院所通过派出技术专家团队或者建立服务小组的形式,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合作社、家庭农场由于资金实力弱,可通过承担科技项目、承建示范基地、联合培养人才等办法参与到产学研联盟中。

 

三是优化农业技术供给的外围环境。通过改革科技人员绩效考评办法、优化科技奖励制度、建立科研道德约束机制等,积极营造农业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出台激励和保护自主新品种、新技术等知识产权创新的政策,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建立农业技术大数据平台,形成全国性以及区域性的公共数据及文献信息中心,不断降低技术信息获取的障碍和成本。

 

四、以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为核心完善资本要素供给

 

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目前农业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融资难、融资贵集中体现在现有正规金融体系缺乏向农业绿色生产经营主体投资的积极性和预期;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思维还停留在“以占有土地为目标、以为经营农业就能赢利”思维中,而实际上叠加的高成本已很难实现高回报;农村资金互助社还处于发展初期,面临很多困难。改善资本供给必须全盘考虑农业融资的渠道布局,正确引导资本投向。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信贷瞄准机制,让具有不同资金需求约束的经营主体向不同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贷款。政策性银行应根据生产经营主体特征,有针对性的评估和开发金融助农产品;商业银行可结合抵押贷款、担保中介等,面向精英队伍、管理群体开展信贷业务。

 

二是建立健全工商资本引导机制。运用PPP模型、BOT模式等政策手段对社会资本、工商资本进行合理有效引导,激发他们进入商业化育种、农业新装备研发、休闲观光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农业急需投入的领域。三是发挥农村互助资金的有益补充。支持农村资金互助社以服务社员为宗旨,在成员内部开展资金互助,解决应急、小额资金需求问题。

 

 

五、以促进产业融合和配套服务建设为核心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重点要解决好当前我国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中家庭农场、合作社数量剧增而经营质量普遍不高的问题以及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小农户种“应付田”的问题。我国农户数量多、个体差别大、各地情形复杂,应分门别类推进生产经营机制的创新。

 

一是对于已经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要着力推进三产融合,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进行自主或者联合起来拓展研发、加工、流通、营销事业,使交易成本内部化、产后环节利润内部化,并鼓励其利用基地发展休闲观光产业、科普教育产业和康养产业,形成垂直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其建立后端产业链利润反哺生产环节的机制,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二是对于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应加快推进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可采取土地托管、“农田保姆”、农业服务超市等模式的应用和再创造,鼓励农户将田交给专业组织或者专业人员统一经营,实现集约化生产。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完善以农产品产销对接为主的农超对接、农社对接模式,大力推进中高端、特色农产品信息化平台建设,真正搭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高效便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六、以适应高端化需求提升竞争力为核心创新农业经营业态

 

适应高端化、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以及示范功能不断被开发和拓展,农业领域出现了诸多新业态,如休闲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高科技农业等。实践证明这些新业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正在成为农业的新增长点。但同时也应看到,新业态从业者大多数处于创新摸索阶段,还不能完全满足消费需求,且一般规模都较小,也无法获得相应的支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创新农业经营业态的思路:

 

一是夯实新业态的发展基础,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中培育新业态。可以利用当地传统农业产业的优势要素来培育新兴业态,如改造农场环境发展旅游观光、标准农田建设整合乡村旅游环线等,并着力培育新的运营和商业模式。

 

二是要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大力推动农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发展高科技农业,开展科普教育和示范推广。紧跟消费者生活需求和消费偏好,大力发展蜜蜂授粉产业、城市立体农业(天空农场)、社区支持农业等新产业,尊重自然生产规律,提升农业发展的空间和尺度。

 

三是培育优势新业态产业集群。综合考虑各地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积极推动新业态产业链上下游经营实体分工协作、集群发展,提升新业态的核心竞争力。

 

推荐阅读:什么是农业供给侧改革? 》》》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
028-85283888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2号力宝大厦北楼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团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00706号-1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