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城市运营商

当前位置:HOME > 专业服务 > 房地产 > 房地产方向 >体育类型的特色小镇将是什么样的画风?
体育类型的特色小镇将是什么样的画风?
发布时间:2017-12-05 14:03:41

在“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的背景下,以体育旅游为创新方向的产城融合,正成为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之一,体育特色小镇也应运而生。“体育+旅游”的消费趋势将会湮灭“专业式”体育和“观光式”旅游,“平民式”体育和“体验式”旅游将逐渐成为主流。目前,各地正涌现出一大批体育特色小镇。新盛唐集团为大家详细解读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希望大家可以参考!




一、体育产业兴起是大势所趋


目前国内外体育特色小镇呈现出以下特色:一是结合地理特征或地方体育产业特色,打造单项体育项目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的体育类特色小镇。如新西兰皇后镇聚焦户外运动、法国沙木尼体育旅游小镇发展滑雪特色运动等。二是创新一批体育类项目和设施带动小镇建设,兼具体育产业以外的文化、旅游、养生等其他功能,如北京丰台足球小镇、浙江银湖智慧体育产业基地等。三是企业根据既有资源优势,谋划体育类主题创新,集聚资源,组合项目,创新驱动,实现企业成长和体育小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河南嵩皇体育小镇、浙江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等。


曾几何时,体育运动只是专业选手和少数体育爱好者的专属,而如今透过各地马拉松比赛的盛况,就得以窥看全民健身不可阻挡的热潮,尤其是城市白领阶层的参与度正在不断提高。体育产业上升成了健康产业的一股中坚力量。以“体育产业+特色旅游”的双特产业为创新方向的体育小镇,正在走入人们的视野:如浙江省政府发文推动培育特色小镇重大机遇、力争培育3~5个以体育产业为主要载体的特色小镇。


在一些发达国家,体育旅游所创造的价值约占旅游总收入的25%。与之相比,我国体育旅游约占旅游业年产值的大约5%,因此我国的体育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二、打破瓶颈求发展


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何文义认为,目前我国体育小镇发展主要面临以下三个瓶颈:一是经验不足,产业融合难度较大。目前尚未出现一个运营成功的标杆式体育小镇成熟模式,国际经验可借鉴但无法照搬。特色小镇中的地产、旅游、体育、社区、产业园等行业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管理,融合需要更高一级管理部门才能协调。二是内容创新不足,核心特色资源甄选与创新不易,同时缺乏优秀体育文化项目落地。三是人才不足,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培养运营特色小镇相关的综合性体育产业人才的机构。


何文义认为,当前体育小镇的发展,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模式。


特色小镇“去地产化”正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醒,而在何文义看来,特色小镇不应该“去地产化”,特色体育小镇具有使地产升级的功能,特色小镇的产业里包含地产产业,有地产的商业模式,体育赛事活动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和灵魂,地产的收益可以弥补赛事,赛事启动前期是不盈利期,需要用地产增值的资金进行孵化。所以何文义不认为特色小镇要去地产化。


何文义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尽可能依托现有资源来开展体育运动,尽量避免凭空建造一个破坏现有环境的体育空间。



三、模式设计


在体育特色小镇探索开发过程中,以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整合、就业人口及休闲化消费的聚集、配套设施及服务的基础为依托,一些体育产业机构也在探索体育特色小镇的综合开发结构与运营模式。


目前,行业内对体育旅游的深度研究较为缺乏,产品供给结构性短缺,难以有效满足广大消费者在体育旅游、休闲方面的需求。为此,体育行业、企业应着重改善供给,提供更多热门的体育产品,同时要有创新精神,让旅游、休闲和体育实现更高程度融合,以增加旅游本身的刺激性、趣味性、观赏性、参与性和体验性。


国外经验表明,山地户外、水上运动、冰雪运动和高尔夫运动等占整个运动休闲市场的80%,而这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高水准的软硬件服务。如果没有资本进入促成体育旅游休闲市场升级,体育旅游休闲产业化发展将遥遥无期。因此,业内专家建议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必须打通,资本的介入、从业者的创新思维是让中国体育旅游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


此外,专家也指出,体育特色小镇应实现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提供服务。体育特色小镇的项目建设,要通过要素整合和资源整合,突破原有的项目推进和开发时序,导入成功的结构,由后端导入到前端,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导入到EPC导入、运营导入以及投融资导入,最后形成整套的运营模式结构,从而为旅游休闲及特色小镇开发建设及落地运营提供全产业链整合服务,提升相关项目的有效落地。


推荐阅读:特色小镇要有产业做支撑,不能徒有虚名! 》》》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
028-85283888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2号力宝大厦北楼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团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00706号-1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