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我国提出了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在五年规划当中作为约束性指标加以强化落实,形成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倒逼机制。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已经融入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那么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有哪些策略呢?新盛唐集团为大家详细解读,希望大家可以参考!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015年与2005年相比,十年间,我国以平均5.1%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平均9.5%的增长,累计节能15.7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36亿吨二氧化碳。最近二十年,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累计节能量占了全球的52%。“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全球落实《巴黎协定》的关键阶段”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强化了绿色低碳发展目标——2020年相比2015年碳强度要下降18%,单位GDP能耗要降低1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要达到115亿立方米,主要资源产出率要提高15%,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要大幅度减少,生态环境的质量总体改善。
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几项重要措施:
1、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
推动经济发展、绿色低碳转型,要变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为机遇,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低碳化,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剩产能出清,加快节能低碳环保等战略性产业服务业,不断提升企业低碳的竞争力,强化节能优先的战略,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降碳、减排。
2、以全面深化低碳示范试点为引领
促进低碳发展模式和技术创新,以碳排放峰值和碳排放总量控制为重点,将全国低碳城市的试点扩大到100个,国家低碳城镇的试点扩大到30个,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的试点扩大到80个,创建20个国家低碳产业示范园区,推动开展1000个左右的低碳社区试点,创建100个国家低碳示范社区。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低碳发展
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手段推进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的发展。
4、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2011年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广东以及湖北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今年按照中央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的部署,将适时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对碳排放空间资源的配置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碳价格机制,降低全社会节能降碳的成本,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控制,推动国民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
二、推动低碳发展的保障措施
1、市场导向,政府服务
贯彻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精神,要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建立有效的碳价格机制,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监管体系,切实为市场主体做好服务。
2、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按照国家绿色发展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体目标的要求,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3、统筹协调、积极参与
加强与相关政策措施的协调,统筹区域、行业可持续发展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优化完善制度设计,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试点地区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向全国统一市场的平稳过渡。
4、统一标准,公平公开
制度出台统一的市场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统一规范的排放数据直报系统,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的支撑体系,构建有利于公平竞争的政策机制。
推荐阅读:提高农业低碳经济效率有哪些途径? 》》》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团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00706号-1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